刚翻看年前TVB的一套电影<<寻秦记>>,突然对剧内的有提到的"和氏壁"很感兴趣..到底是什么东东? 问一问 uncle Google..
原来...它是中国最名贵御玺,根据唐·杜光庭《录异记》记载,“岁星之精坠于荆山,化而为玉。”
"卞和得玉于荆山,献于历王,谬为诓者,刖其左足,后献武王,刖其右足,楚文王立,卞和抱玉泣于市,继之以血,或问者,答曰:非为身残,实为玉羞。文王闻之,使人刨之,得美玉莹然。因名和氏璧。封卞和零阳侯,和辞而不就。"
据“韩非子。和氏”中记载公元前757年的春秋时期,有的楚国人名卞和在荆山东麓(今湖北南漳县)见一只美丽的凤凰栖于青石上,悟到“凤凰不落无宝地”,断定这青石必是宝物,便高高兴兴地跑到丹阳去,把它献给当时在位的楚厉王.厉王心存疑虑,便叫来玉匠进行鉴别。岂知楚厉王的玉石匠一口断顶那是个凡石,楚历王认为卞和欺君,一气之下,施以刖刑把卞和的左脚给斩了.
公元前740年,楚厉王的儿子楚武王即位。卞和又去献宝,楚武王一样认为卞和欺君,结果又失去了右脚.
公元前689年,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即位。卞和得到新王继位的消息后,抱着这块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,眼中都哭出血来。"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"。 新楚王听到这件事,派人去问他:"世上断腿的人有许多,你为什么这样悲伤。"卞和回答说:"我并非因为砍断了双脚而悲伤,我所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被看成是普通的石头,忠贞的人却被当成了骗子!" 楚文王得知后,将卞和与那块玉璞请进了宫里,令玉匠凿开玉璞,果不其然,里面是一块美轮美奂的玉石!楚文王命七十二个工匠精心琢磨,得到了一块光润无瑕、晶莹光洁的不世奇宝,“侧而视之色碧,正而视之色白”。当年的卞和,楚文王要封他做零阳侯,卞和辞而不就,只要求在宫中独自欣赏自己美丽的宝玉七天。故此,楚文王将玉璧命名为“和氏璧”,以纪念卞和的忠贞。
西晋傅咸《玉赋》说:“当其潜光荆野,抱璞未理,众视之以为石、独见知于卞子。”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壁的记载更多.大诗人李白《古风》“抱玉入楚国,见疑古所闻。良宝终见弃,徒劳三献君”,《鞠歌行》“楚国青蝇何太多,连城白璧遭谗毁。荆山长号泣血人,忠臣死为刖足鬼。”
后世有人为卞和歌曰:“楚之贞士者名和,舍身之轻兮为玉,传世而闻者为忠,识通万物者子心”。
这块“和氏璧”后来流落到了赵国,引出了“完璧归赵”的故事。
但数十年后,秦灭赵而得到和氏璧。秦始皇顺天意统一六国,用和氏壁雕刻成传国玉玺,上篆书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字,形同龙凤鸟之状,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,著名玉匠孙寿镌刻。从此千多年成为帝王的象征,代代相传,称为“传国玺”。
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,风浪骤起,龙舟将倾,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,祀神镇浪。八年后,使者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献上曰:“为吾遗池君,今年祖龙死。”,传国玺复归来。其事真假难辨。
公元前207年10月,秦子婴元年冬,沛公刘邦军灞上,秦王子婴素衣白马,系颈以组,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,献上始皇玺,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戴,并“代代相受”,号曰“汉传国玺。”
光武中兴,玺归刘秀。东汉末期,十常侍作乱,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,仓促间末带传国玺,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。后来孙坚忽见一口水井光芒四射,命人打捞,起出一宫嫔尸身,颈系红匣,打开一看,正是和氏璧。
曹魏代汉,传国玺作为“君主神授”象征,孙坚战死落入曹丕之手。西晋受禅,又落入司马氏手中.后来传西晋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公元589年,陈朝灭亡,为隋朝所有。隋朝灭亡后,隋炀帝皇后萧氏与其孙杨正道携带传国玺逃往突厥。直到贞观四年(公元630年),萧后与杨正道来归,传国玺才为唐朝所得。传唐高宗、玄宗、肃宗、武宗……唐朝各代皇帝,五代十国时,公元936年,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,举兵叛乱,进围洛阳,后唐兵败,天下大乱,后唐李从珂携玺登上玄武楼自焚.后唐灭亡。传国玺此时突然失踪。
但传国玺的命运却没有到此结束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,均有真真假假的“传国玺”不断问世,屡经发现。
自五代时期传国玉玺失踪,这块国宝真假难辨。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?无人能回答。也许有朝一日能够重见天日.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