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五月初五,粽子飘香的端午节。
其实,在中国古人的眼里,端午节是一个可怕的“恶日”。五月是恶月,毒虫萌生,五月初五又是其极盛之时。所以早在战国时期,人们就开始祭祀“恶月恶日”了。不过,中国人最熟悉的端午节版本,还是以纪念“长太息以掩涕兮”的三闾大夫屈原为主。
在屈原故乡秭归有三个端午节。农历五月初五为“头端阳”,五月十五为“大端阳”,五月二十五为“末端阳”。秭归人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――泡糯米,杀鸡鸭、扫庭院,备锣鼓,修龙舟……。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,人们开始包粽子、煮鸡蛋、吃大蒜、喝雄黄酒,还采来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悬于门前。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这天,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、女婿回家同享,俗称“过大端阳”,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龙舟、投粽子、办诗会,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“末端阳”,前后长达20天。
大家都知道,端午节是源于中国....但你们是否又知道,2005年的中韩“端午申遗”之争?“端午节起源地”最后竟然落入韩国的手里?!一度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产生极大凡响的中韩端午节“申遗”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!
江陵端午祭(韩国的端午节之称)其实与中国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。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、萨满祭祀、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,这与中国人吃粽子、划龙舟、纪念屈原是两回事,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,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。
此次中韩“申遗”之争也敲响了警钟,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了。两个民族对同一类型的历史传统的继承权利之争,问题在于对历史的保护,究竟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。从传统意义上说,人们习惯于以文化的起源来考虑其保护权利,并且认为,世界文化遗产由谁来申报,是一个文化的归属权问题。
你们是否也知道韩国,曾几何时还是大清朝的一个附属国?前些年,有些韩国学者竟然极力论证孔子会是韩国人,让人啼笑皆非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